12月19日,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順利完成首次特高壓交流帶電作業,實現了山東特高壓帶電作業“零突破”。與停電消缺相比,本次帶電作業減少停電2個小時,創造直接經濟價值達百萬元以上,特別是在迎峰度冬的關鍵階段,本次作業所創造的社會價值更加顯著。
此次特高壓帶電作業的地點位于濟南市章丘區的1000千伏泉樂Ⅱ線83號鐵塔,塔高120米,是普通500千伏鐵塔的三倍;線路為八分裂導線,作業空間不足40厘米。復雜的作業環境與接近零度的低溫,極大增加了作業難度,也給工作人員的體能和技能帶來了巨大挑戰。作業采用吊籃法進電場的方式。與傳統的進電場方式相比,吊籃法使用的作業工器具更多,對團隊配合要求也更高。進電場時,作業人員要克服百米高空中擺動的心理恐懼,還要準確把握最佳時間和最準距離,隨時調整身體姿勢和發力位置,以確保順利進入電場。
在作業現場,國網山東電力檢修公司作業人員僅用15分鐘便爬上百米高的特高壓鐵塔;工器具測試、滑輪組裝等塔上、塔下的復雜準備也在作業人員熟練的操作中一氣呵成;在團隊默契的配合下,作業人員通過吊籃法一次成功進入電場。經過半小時的線上作業,工作人員成功完成本次作業項目的全部內容,并成功脫離電場順利返回地面。
此次帶電作業不僅消除了特高壓線路上的缺陷,提升了電網的安全運行水平,也鍛煉了隊伍的實戰能力,為山東電網開展特高壓交流帶電作業積累了寶貴經驗,同時全面展現了山東電力快速準確的應急響應能力,為“特高壓入魯”的加快推進提供了堅強的技術支撐。
據悉,特高壓帶電作業是保障特高壓可靠運行的關鍵技術,相關的研究、訓練與工程建設同步推進、同步落實。為使作業人員具備“來之能戰、戰之必勝”的專業素質,檢修公司組織全體帶電作業人員進行了長達半年的準軍事化集訓;針對本次帶電作業,該公司還組織專業力量精心編制了安全措施、作業指導書等,讓作業過程無安全“死角”。